对[冬觅春影]的修改建议

中国当代文集编辑评论  11-20-2011

这篇文字写景略带抒情,标题与内容基本吻合:在江堤上,在草坪小径,在广场边,于隆冬之际寻觅春天之影。此文脉络清晰,语言流畅。依据当代散文写作原则,有如下建议:

1,语言可以再精练,比如第一段可以改写成:

已入隆冬,主宰时下气候的冬皇高举着带雪的权杖,指挥着残存在冬尾的凛冽寒风,肆虐着毫无半点生气的世间万物。并用冰冷将万千臣民裹进了厚厚的冬装,还试图把人们对春天的美好记忆封固在冻土之上,让世界变得永久冰凉。但是四季轮回的指针,却依然带着温暖转向了春姑娘的近旁。

2,标题可以在推敲,“隆冬觅春影”是否会更贴切。

3,文章不完整,似乎没有结尾。

4,不要使用过多的形容词。这同绘画艺术相近,避免滥用颜色。形容词如同颜色,用在恰当之处。

5,尽管是写景与抒情,对读者的启发是什么?

本文作者即可以采用修改建议中的文字,也可以寻求更好的选择。好的文字需要锤炼,而且是反复锤炼!

冬觅春影

作者:青幽山岚,11-17-20112416632794@qq.com

推荐人:薪竹

已进入隆冬了,主宰时下气候的冬皇,仍在发着淫威并高举着带雪的权杖,继续指挥着残存在冬尾的凛冽寒风,让其肆虐着毫无半点生气的世间万物。它用冰冷将万千臣民裹进了厚厚的冬装,将他们变成了活脱脱的“套中人”模样;还试图把人们对春天的美好记忆封存在冻土之上,让世界变得永久冰凉,可四季轮回的指针,却依然带着温暖转向了春姑娘的近旁……

我漫步在江堤上,看着被阵阵寒风刮起的万千柳丝,正无可奈何地胡乱飘荡,孕育其上的嫩芽苞已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所剩 不多的稀疏柳叶,在风儿的催促下,纷纷落下并赶紧与游人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诉说着它们曾经有过起死回春的梦想。它们,虽怀有与柳丝骨肉分离前的痛楚,虽怀有与众多游人别后的感伤,虽怀有对大自然的依依不舍,可为了无数嫩芽苞的诞生及其未来想要穿上的绿装,衰老的柳叶们毅然作出了离开的选择,就这样悄然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去祈祷下一轮回新的希望。此番景致,让我有了残叶 飘飞笑寒冬,傲梅绽后春自浓的联想。由此,我仿佛听到了春姑娘的脚步声,虽然宁静而轻盈,可用心去听,让人能感觉出离我们已越来越近 了......

我继续走着、观赏着,往日这平缓流淌的江水上空,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盘旋或摇翅齐飞 而翔的白鹭。如今,抬眼望去,在一派萧瑟的冬景中,偶尔看见一两只在江面上低飞徘徊,好像是在找寻自己的伙伴或是新的猎狩渔场。为了 填饱肚子,即使是在寒冬,鹭鸟们也天天如此。只见在江边那些凹凸不平的浅水凼里,有一只孤鹭走来走去,全不顾有钓翁近在身 旁,更不怕两岸公路上过往汽车轰鸣的阵阵声响,似进入无人之境,悠哉游哉的在那里不停地啄食和游荡。没有人去惊扰它们,谁 也不想去毁掉这浑然天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观。我仿佛从这形单影孤的鹭鸟翔飞和戏水中看到了春姑娘的影子,再用心去听,最 直接地感觉是她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在暖意欠浓的淡淡阳光下,我步入了曾经令人心 旷神怡的草坪小径。眼见得两旁草坪里,那些现有星星点点深绿且有些老衰的草叶们,皆毫无生气地承载着尚在冬眠并覆盖其上的枯黄叶顶。它 们似乎在默默地为自己祈祷,以期在新年里成为被人们传颂的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英雄小草;它们觉得,在四季轮回的自然中老去,同样是为了后天的重生,同样是为了下一个春天,同样是为了以绿来装扮美好人间。从那星点般的些许绿色中,我仿佛看到枯 草们正在为扮演春天的主角,正在为装点绿色的图案,正在为向游人展示绿色的景园而蓄存能量、蓄势待发;枯草们紧系土地的根端还在贪恋 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静静地规划着自己的明天;枯草们幻想着用后天青一色的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用自己身上涌动着的勃勃生 机和股股活力,去舞动那阳光明媚的美丽春天。我从那点老绿里仿佛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用心去听,感觉着她的脚步声离我们越 来越近了......

来到广场边,看那爬满堤上长廊顶的三角梅,使 我想起了在冬以外的季节里,它们,常常与身边花园里的桃花、李花、桂花、茶花、茉 莉花、杜鹃花、君子兰花、米兰花们比着美,看看谁能拥其冠。几经风雨,几番争艳,在众多游人的眼里,那最耀眼的花之冠还是非三角梅花 莫属。因为,它们以势大(爬满廊棚、铺天盖地)、群艳(争相开放、无比艳丽)、满红(簇簇花红、开遍枝藤)而响誉那有着大花园的江 边,让孤芳自赏、傲气清高的名花们相形见拙。而今,没有半点红的它们,一排排地以粗大的根系扎入土中并固守在自己的天地里,用 那厚实的身体为经过长廊的游人们遮风挡雨。它们的叶还是那样的绿,枝还是那样的密,根还是那样的壮。它们在静静地商讨着,来年的春、 夏、秋季里谁来开紫红,谁来开大红,谁来开粉红。最后一致决定,让遍遍芳红爬满廊亭,爬满绿色的春景,爬满大自然的天堂。走在长廊 下,我从那瀑帘般的三角梅藤蔓中,仿佛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用心去听,感觉着她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的二胡“情缘”

作者:青幽山岚,11-17-2011,2416632794@qq.com

推荐人:薪竹

自从学会上网后已经很少练琴了。 我会好几种乐器,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会吹笛子和口琴了。下乡当知青的第二年开始学拉二胡,没有任何老师指导,一切都是自 学。大言不惭地说,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是遗传或者是天赋吧,直到现在会好几种乐器都是无师自通!但最情有独钟和最有感情 的要算二胡了。它像忠贞不二的爱人一样,几乎陪伴了我大半辈子.......

无论下乡当知青,返城当工人、读书,还是到机关工作,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我那心爱的二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那二胡身价也随之看涨, 由起初使用的5元一把,到后来35元的、150元的、580元的......现如今,又花了1600元定做了一把二胡。这么些年来, 不论高低贵贱,它们都像我的爱人一样时刻陪伴着我。我的喜怒哀乐全由它表露和倾诉;我的悲欢离合也全由它奏出!当年在农村 劳动锻炼感到孤独时,拉上一首当时流行的“北京有 个金太阳”歌曲,使我不再寂寞;当我告别田野进入工厂为之兴奋时,常奏出欢快的“赛马”,使我感到振奋和愉悦;当我初尝爱情之甜蜜时,一曲“梁祝”让我和我的她如 痴如醉!当我感到压抑和遇上挫折时,一曲“二泉映月”让身体释放出不愉快的毒素,因而觉得海阔天高,好不舒畅!当我通过努 力在各方面取得好成绩时,开怀地拉出欢快的“喜唱丰收”,使我顿感心情愉悦,好不痛快;当我由于紧张地工作、写作和学习的忙碌而感到身心疲惫、大脑昏沉时,忙里偷闲中的 我,拉着“康定情歌”、“敖包相会”、“嘎达梅林”等抒情曲子,顿感神仙般地轻松、自在......

几十年过去了,我那二胡“爱人”始终坚定着“先主人之忧而忧,后主人之乐而乐”的“忠诚信念 ”......我的二胡水平也从起初的自 娱自乐过度到农村宣传队的业余水平,再进步为工厂宣传队搞伴奏的半“专业”水平。虽然,我也曾用土琵琶自弹自唱过“游击队之歌”、 “浏阳河”;虽然,我也曾用手风琴自拉自唱过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和前苏联歌曲“喀秋莎”、“山楂 树”等等,可最喜爱的还是二胡。30多年了,不知拉断了多少根琴弦,不知用完过多少盒擦弓尾所用的松香。可它总是在我身边,总 伴随我左右,从不舍我而去。 我那“多情”和善解人意的二胡“娘子”啊!你就像是我永恒的初恋情人。是你,给了我无私的爱,是你,给 了我醉人的欢乐,是你,用瘦弱而单薄的身体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是你,用狭小的空间共鸣出能让我陶醉的美妙音乐。有了你,我不在孤独; 有了你,我的血液可以沸腾;有了你,我的思绪更加开阔;有了你,我的写作灵感如泉而涌。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失去那被自己视为至宝 的“爱琴”,更不能失去陪伴我多年的二胡“娘子”.......

自从学会上网,忙于写作的我,已经好久没有和它亲近了。听着网上歌曲的我,已经逐渐疏远了它。虽然心里也 老想着说:啊!亲爱的二胡“娘子”,哥哥今天该和你好好“聊”一下了,可每当我刚打开它的“住房”(琴盒),想拥抱它出来亲热的时 候,仿佛又听见我的文友们的呼唤声:喂,哥们!你在干什么啊?还不来“上班”,大家还等着和你交流,等着欣赏你的作品,等着你点评文章呢!于是,不舍朋友的 我,又忍着“心碎”之痛,把它的房门轻轻关上,又回到了网上的“工作岗位”。不论它怎样撕心的“呻吟”,也不管它怎样裂肺的“叫 喊”,我还是硬着心肠离开了它......

前些日子,母亲的病又加重了,心情一直都不怎么好,这时的我又想起了它。何以解忧,唯有二胡!因 为用它可以像过去一样,调节一下我那伤感的心情和不安的心绪。此时的我,才真正感到有些愧对它了。对不起啊!亲爱的二胡娘子,一年多 没怎么亲热你了。是的,我该好好地反思了。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亲爱的二胡“娘子”,请原谅我一时的“朝 秦暮楚”,请原谅我的不是。今后,我还会像以前那样好好的爱你、待你、亲热你、呵护你!让你不再寂寞,让你的青春永远焕发,让我们的 “爱”地久天长......

生死与共

作者:青幽山岚,11-20-2011,2416632794@qq.com

推荐人:薪竹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曾在一首七言诗中写到:“宁做野中之双麂,不作云间之别鹤。”可谓形容夫妻恩爱之名句。我以为其诗言的这种恩爱之情,不只是用最经典的语言表达就能体现出的,而是要在行动上经得起生与死考验,能够一辈子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才能体现的。我和我的她在2008年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灾害时,有幸经受了这样地考验……

地震发生时,我所在的城市震感非常强烈。1小时后,我火急火燎地赶到单位。只见几间办公室的墙壁上,已被震出好几条1~2毫米宽、数米长的小裂缝。根据余震还在断续出现的危险情况,局里决定除留一人值守外,其余职工全部到安全地点去躲避地震。随后,我与同事们来到了江边的一个特大广场,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只见广场上及两旁的草坪里、树荫下、走廊中,几乎所有空地都被躲灾之人占满,大概有10多万人吧。我们走到一棵大树下,与在此躲地震的男女老少们挤坐在一起。这时,我看到近旁有几个表情凝重的人,正对着手机不停地呼叫着。不知他们打通没有,反正地震发生后,我是一个电话也没打通。就因此,我心里焦急万分。亲人们是否安全,我无从知晓,揪心似的焦虑让我如坐针毡。尤其担心我爱人,她是医生,那天正好是她值班。她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上班的医院住院部大楼安全吗?于是,我不顾同事和身边人们的再三劝说,坚决地向市里某医院奔去。

返回的路上,市中心往日的喧嚣声早已荡然无存,我越往里走,越觉得寂静的可怕,很恐怖。到了医院住院部大楼的门前,只见那里冷冷清清的,偶有人匆匆进出。值班门卫认得我,有些不解地问我:“怎么不去躲地震,是来找你爱人的吧?她刚下楼送走一批躲地震的住院病人,又回科室里去了。”“是的!我已到广场躲地震了的,因为不放心,所以赶到这里看她来了。”我边答话,边快速赶乘电梯来到了爱人所在科室,只见她和几个护士正在病房里不停地忙碌着。见到我,她有些吃惊地问到:“怎么跑这里来了,你们单位没有组织你们到安全地点躲地震吗?”我说:“有的!我也到江边大广场去了。因为电话打不通,有些担心你,所以就来了。”爱人接话到:“我没事!打不通、也接不到电话的原因,可能是电讯传输方面出了故障。现在看见你安全,我就放心了。”爱人的关心让我倍感温暖,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我们正说着话,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发出了“快跑哦,又开始震了!”的惊恐叫喊声。顿时,感觉地板又开始抖动起来了。护士小周指着墙上的挂钟惊叫:“你们看,那挂钟左右摇晃的好吓人!”刚经历过特大地震的我,没有再那么惊慌,从容地帮着爱人及其同事招呼着还没走的病人往病床下钻。躲过这10来秒钟的大余震后,我问爱人:“这样大的地震,你们没有考虑过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地震吗?”她回答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医院又是特殊地方,我们值班医生总不能丢下病人不管吧?我和护士小张、小周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只要还有一个病人在,我们就不会离开医院,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最好还是到外面安全的地方躲躲,如果再有较大余震的话,保不准这大楼说垮就会垮的呀!我们何必都在这里一起等死,活着一个也好,至少女儿也还有个爸爸啊!”爱人带着商量的口气并有些严肃地回我的话。

看到爱人表现出那种毫不畏惧的敬业精神,听着她发自肺腑的朴实语言,我鼻子有些发酸,眼泪老在眼眶里打转……没想到一向都被我认为是从不过问政治,有些大大咧咧的爱人,思想境界居然有这么高且那么在乎我。我默默地在心里说:老婆,这辈子能和你走到一起,是我的福气。今晚,这楼即使真垮掉,随你一同去了,我也心甘情愿,因为,值!

后来,我从始至终都没离开医院半步,尽自己的责任去保护她。当时我想,如果最危险的时候不在她身边,自己一个人逃生去了,万一特大余震来了,震魔把老婆给害了,那我还有什么脸面苟活在人世间呢?既然是夫妻,就应该生死相随,永不分离啊!从5月12日下午5点起,一直到5月13日早晨8点,我一直陪伴在爱人身边,同她和两个值班护士一起渡过了那惊心动魄的漫漫长夜。在她们认真履行白衣天使职责的同时,我也忠实地做到了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我们在无数次余震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无数次余震中,一次次搀扶着那两位不愿离开医院的病人躲避灾害。

那天晚上,我们这对从来没有过什么山盟海誓的夫妻,面对余震不断的特大自然灾害,用行动接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正因为有了这场考验,才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夫妻的恩爱,不只是要在花前月下说些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夫妻的恩爱,不只是要在人前显得幸福地去作秀;夫妻的恩爱,更不只是要拥有小车和洋房……而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生死与共!

小院里的往事

作者:青幽山岚,11-20-2011,2416632794@qq.com

推荐人:薪竹

刚搬进小院那天,四合院里老住户们,对我们这对新婚夫妻的到来表示了欢迎,还帮着搬东西、收拾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大家庭式的温暖。尽管如此,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大企业的我,却很难一下适应这大街小巷的居民生活......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了,租到一间40多平米的房子已实属不易,在这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四合院里居住,我们既感新鲜,又觉陌生。小院不算太大,加上我们总共住了7户人家,老住户间的关系都相处的不错,谁家若遇上什么红白喜事或为难的事,大家都会参加或出以援手相帮。小院里所定的如打扫公共卫生,不能乱倒垃圾等规矩,特别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打哪代流传下来的晚上10点后要轮流值守看护小院的老规矩,邻里们也都能很好地去做、去遵守。

这夜间值守的执行方式,是院里住户们轮流坐庄,轮到谁家,谁家就该当班去吆喝、去值守,还得给陆续回来的人开、关院大门,也没有什么交接手续,有的只是偶尔相互间的提醒。小院里有位余婆婆,退休后常常主动帮助管理院内的各种俗事,义务为大家服务,是位有着一副热心肠的好老人。住进小院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傍晚,下班回家的我,前脚刚进屋,那余婆婆后脚就跟进了门。只见她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李啊!我通知你一声:从今天起,你家就算老住户了,也要和大家一样轮流值小院的晚班了。咱们院里是每户轮到后就要值守一周,当班时,还要到大门口去吆喝注意安全方面的事项。你要有思想准备哈,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 我赶紧应道:“好的,您放心吧!”

到了晚上10点,我对正在听收录机里放磁带歌曲的老婆说:“你先听着,我去关大门、吆喝后就回来和你一起听。”“你能喊出来吗?我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老婆笑着问我。“试试看吧!”回答了她的提问后,我就径直向院大门口走去。我先把两扇高大、沉重的老木门关上,然后,悄悄走到小院天井里,环视一下院里各家各户,确认无人在偷看我吆喝。于是,我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跳到大门口,壮着胆子脸红脖子粗的从喉咙里挤出那么一点吆喝声来:防火、防盗,来客要报…….

话音刚落,就听见正堂屋右边开着窗户的那间屋里传出偷着乐的笑声。顿时,我感觉脸上有些发热,不好意思再继续喊下去了。接着,只听住堂屋的张老伯骂了那几个偷着乐的大孩子几句后,就笑着向我走来并说到:“小李,是不是有些不习惯啊?多叫几回就好了。别理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大胆地喊,喊到小偷都能听见就更好!”说完,当我面毫无羞色的大声吆喝了几句。在他热心指导且带几分幽默地叫喊示范下,我如鹦鹉学舌般地试叫了几声。张老伯满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不错!比你刚才那娘娘腔似的叫喊声好多了,以后就这样吆喝,不会有人再笑话你了!”说完转声回屋睡去了。

回到家中,老婆笑的前仰后合地对我说:“你刚才的吆喝表演我都看到了,真的有点滑稽,出洋像了吧?没关系的,多喊几次就习惯了......”我有些埋怨地自语道:“一个人站在大门口傻乎乎的叫唤,怪难为情的。”说完,我往收录机里装了一盘录有许多经典老电影歌曲的磁带,靠坐在床边优哉游哉地听着、享受着。欣赏的同时,一只耳朵还得“竖”起来,注意着院大门外的敲门声,因为,我还得继续值班……

正听的入神,突然,我失声大笑起来,连声叫到:“我有办法了!我有办法了!”老婆有些疑惑地看着我,想听我解释,我却故作神秘地对她说:“到明天晚上你就知道了。”第二天晚上10点后,我在收录机中,安放了录有自己吆喝声的磁带和几节干电池后,就提着它到院大门口去了。我把收录机放在大门边的一个石墩上,按下放音键并把音量调到最大,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中气十足、字正腔圆、粗犷雄浑的男中音吆喝声,在小院中弥漫开来。这声音,惊动了左邻右舍;这声音,响彻整个小院上空。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嗓门声给吸引住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小院东厢房住的罗三娃最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他抢在头里,听我简要向他介绍如何吆喝的新方法后,便转身跑回去向大家宣传:“是小李哥在用收录机广播呢,这办法真好!”说话间,好奇者们都聚到院大门口来看稀奇了。我正得意地听着他们夸奖我聪明、能干的时候,一旁的余婆婆却说:“这样吆喝行是行,可声音太大也会影响街坊四邻休息的,最好还是开小点声,时间也不易过长,好吗?”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赶紧把声音调到了大家认可的音量。虽然没有听到余婆婆对我的直接夸奖,可我从她脸上的笑容里可以看出,她对这种新吆喝法还是认可的。

不久,院里有两家也照猫画虎地学着我的做法,有模有样地放起录有自己吆喝声的收录机来……这样简单而朴实的生活,伴随着我在小院里渡过了整整三年,直到在单位上分了房,我们夫妻俩才离开那里……

小院情深人最真,邻居互助讲心诚,喜乐开心同分享,恼事相帮处处春。这是小院当年的真实写照,也是我曾经六次搬家最留恋的地方。其实,那年月大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可那一家有喜大家乐,一家有事大家帮,一家有难大家扛的融洽、友好的邻里关系,让人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