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西安事变(修改稿) 七十多年前中国发生了一场兵变,西安事变。这场兵变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七十多年后,通过老师我们了解到,西安事变的发动人,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事实上,真实的西安事变并非如此,而是张想利用共产党得到苏联的援助割据一地自立为王,结果反被共产党利用。
网络图片,历史教科书 为了达到占地为王的目的,张第一次会晤周恩来时主动提出接济共产党。当时刚结束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面临着给养保障的大难题,张伸出援助之手,可谓是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下面的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沈阳张氏大帅府原馆长杨景华:“1994年7月20日杨 尚昆到我馆参观时回忆,当年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会谈后,张学良问周恩来,贵军有多少人?周恩来巧妙地伸出5个手指头,答说,共有5个军。张学良又问: “贵党有几位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答,有五位(指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张学良听后讲,那我就送点生活费给五位领导人,表示一下意思。事后,张学良派自己的粮秣处长张政枋用2辆汽车,将5万银圆,分装在23个麻口铁桶中,送给红军。”杨尚昆就是这批银圆的接收者,当时打开桶看到里面是全新的银圆,流出了眼泪,感叹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从理论上来讲,杨尚昆不可能存在说谎情况,他曾任东征军的政治部主任及后来抗日政治部主任、前敌总指挥部主任等职,其回忆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可信性的。从张与周第一次的会谈中可以清楚明白张是在献媚,而且这个献媚是有目的而为之。若是张不存在着占地为王的目的,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一见面就自掏腰包要送礼?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他在迫切的向共产党表明自己的诚心。
网络图片 大公报数十万份,头版为张学良最敬重的文人张季鸾撰写之《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劝告东北军将士迷途知返,勿误国误民。胡适、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等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谴责张、杨“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系国家民族之罪人;破坏统一,罪恶昭著。”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社论,把张、杨的义举,说成是“叛变”,“利用抗日运动进行投机”,甚至把西安事变同亲日派首领汪精卫联系在一起。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国际通讯》则著文,斥责张学良为“叛徒”、“强盗”。 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还专门向孔祥熙表示,苏联政府与事变无关。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之后接到苏联命令不能杀蒋,迫于苏联压力毛泽东只有派周恩来到西安去说服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这些情况都说明张捉蒋不得人心,面对各方舆论扑面而来,奇虎难下的张已是束手无策,苏联出乎意料的反应和共产党的临时变卦使得张割据称王的梦全然破灭。苏联为什么会谴责张的行为?因为在1936年德日签署了防共协定,苏联怕杀蒋之后中国又将陷入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会大大降低中国的抗日能力,中国一亡日本马上就会入侵苏联。西安事变中不杀蒋是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充当了挡箭牌,但是,西安事变也让蒋停止了剿共,同时也给共产党后来发展壮大取得天下带来了历史性转变的一幕。张曾在回忆录中说:“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甚!坐收其利者,反为共产党耳。”晚年时张更是声称自己一生失败,是罪人中的罪魁。中共中央曾多次盛情邀请他回来看一看江东父老,张却一再找借口推脱其词,致死都不曾回祖国大陆,这都证明了张是被共产党反利用了。 真实的西安事变(原稿) 作者:若浅墨 ,08-20-2012,1007179791@qq.com 长期以来,有人捏造事实,篡改历史,说九一八事变是蒋下的“不抵抗”命令,并以此为西安事变找借口。那么,西安事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不妨来看一看1928年至1936年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以此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张的权力坐大。1928年6月北伐军直逼北京,张作霖仓皇出关,被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12月,张不顾日本压力,毅然宣布东北易帜,自此民国走上形式上的统一。1930年9月爆发中原大战,张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并引东北军入关支持蒋赢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中原大战以后,张的地位升高,除了东北四省以外,包括华北五省,军权政权差不多全由张掌握。1930年在全球的经济大恐慌下,日本出现经济大萧条,此时他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土壤肥沃的东北三省。1931年,由日本在万宝山策划的一起引发中国与朝鲜间冲突,其侵犯中国东北之野心昭然若揭。1931年7月6日,张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实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九一八之后,蒋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5年张西北剿共副总司令,蒋亲兼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更为猖狂,中共中央奉苏联指示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反蒋反日等口号,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从而引发全国抗日浪潮高起。1935年,日军自从占领东北四省之后,又企图染指华北。先是笼络殷汝耕,成立冀东伪自治政府。12月11日,中央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派宋哲元为委员长加以制衡并受命与日方斡旋,但此事被人误解,以为华北要步东北后尘“特殊化”,于是便引发了12.9和12.26两次大学潮。1935年,蒋为削弱张的军力,命令张围剿共军,却遭挫败,损失惨重。当时,东北军的战斗意志早已在长期的背井离乡愁绪中消磨殆尽,而且他们的待遇也极差。一个师每月的粮饷大约只有3万块银元左右,而中央嫡系部队则有12万之多,如此不平等待遇,东北军难以接受。紫罗镇一战殉国、阵亡官兵的抚恤金不但少,而且几时发放还没有着落。如此状况,张怎不心寒?这些将士都是张带进关的,如今落得如此下场,自是负有责任。 更何况张与日本人还有杀父之仇,作为东北人此时不去抗日,却在此消耗兵力攻打“自己人”。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的张,心中逐渐产生一种抵抗的情绪。 毛看准了张的境况,并加以利用。1936年1月就派正式代表李克农在洛川与张开始会谈,会谈时双方已停火。4月9号是周恩来同张在延安会谈,此时他们已达成很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停止剿共,而且出钱资助共产党。6月底,张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并未接受张的请求。中共当时本想以“反蒋抗日”与东北军秘密结盟,并拥张为“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后来因为苏联方面反对只能作罢。为什么苏联不同意张的请求?是因为1936年德日签署了防共协定,苏联生怕面对德国的同时还要担心东方虎视眈眈的日本,所以他们需要联蒋抗日。1936年,日军进逼日亟,国民党中央曾拟出一份应变的作战序列,分为五路,分别由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宋绍良、陈继承担任总司令,为了避人耳目,便以五路剿共的名义发表。这份命令传到西安,造成了张杨两人极大震撼,他们的疑问是,共军充其量也不过两三万人,为什么动用这么庞大的兵力?便产生了“要被吃掉”的危机感。1936年,蒋到西安督战。张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观看《一寸山河一寸血》之后,才知道整个西安事变,被伪造的“真相”太多,历史被篡改,百姓被愚弄,错误的认知历史,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今天,当我们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便会发现,当时的反对党利用人心、虚伪造作、捏造事实,为什么这样一群人,还能坐拥天下,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 我们的权力 作者:若浅墨 ,06-25-2012,1007179791@qq.com 此次关于陈光诚维权事件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震撼。人活着是要有所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因为它是我们的权力。 任何民族,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对公平都有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公平不分国界。就陈光诚维权的例子来说,在知晓他遭遇之后,胡佳和李和平等维权律师原计划在北京举行“关注光诚”记者会。五十多位学者发表致胡锦涛的公开信中多次提到陈光诚案。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兰托斯为首的34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函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中国政府释放陈光诚。 2010年11月,“自由光诚”网站开通。各国各界人士,都对陈光诚伸出援手之手,并且全力支持他,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公平是没有国界的。公平没有民族之分,没有高低层次之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有权力追求公平,对于追求公平的人,会受到到全世界人的尊重。 一个社会要向前发展,没有对正义的坚持是难以前进的。临沂计划生育事件中,陈光诚试图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计划生育中强行对育龄妇女进行绝育手术、对生二胎的孕妇强行堕胎、引产的受害者,并向媒体揭露了有关情况。为此,陈光诚遭软禁,与外界的通讯也被限制,并且受到多次殴打。陈光诚所坚持的就是一种正义,为了正义,他的妻子和母亲皆遭人毒打。最后陈光诚是在那些有正义之心的人帮助下逃出东师古村来到北京,并且向温家宝提出三点要求:依法严惩犯罪,保障家人安全,依法惩治腐败。这说明了,邪恶压不倒正义,坚持正义始终正确的。假设一个社会真没了正义可言,那必定是到处充斥着罪恶,人与人之间必定会自相残杀,社会必定动荡不安。不坚持正义,社会就达不到和谐,没有了和谐,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人类迟早也要走向灭亡。由此可见,坚持正义,是建立和谐社会秩序的必要前提。 人生来就有言论权,任何国家的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力。2007年3月14日,陈光诚获得英国人权组织查禁目录颁发的言论自由奖。不难看出,世界上的人都把言论自由列为人权的一种。陈光诚的维权事件中充分表现出了言论自由受到压迫,不允许讲真话的情况。他之所以会遭到非人待遇,就是因为他对外界说了“不该说的话”。然而,这些话对那些违法犯罪,视法纪法规而不顾的人来说,是犯了他们的死忌。言论自由遭到封闭,但是陈光诚对尊严的捍卫,并未因为恶势力的嚣张报复就此停止。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说出事实的真相,可见对人权是怎样的一种执着追求。 公平、正义、自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权力,即所谓的人权,追求人权是人类的原始本性。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捍卫人权是势在必行,只有尊重人权,人人都享有最基本的权力,社会才能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陈光诚维权事件,充分说明了人权这个问题,也让我明白了,人权的不可侵犯性。 ---------------------------------------------------------------------------------------------------------------------------------------- 转折(修改稿) 作者:若浅墨 ,06-01-2012,1007179791@qq.com 我是一个孤寂的女子,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倘若没有遇上你,或许我依然只是那个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女子。感谢薪竹引荐我认识了你,涵石老师,这即是偶然又是必然。你把我牵引到一个展新的境界,对于写作与我人生而言,这是莫大的转折。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散文的认识停留在“形散神不散“观点之上。很久以来,误以为散文作只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来写便可,不需要太多拘束。至于在谋篇布局上没有想过要遵循什么规律,只是凭借着感觉走,随笔而成便是一篇文章。在用词上也未曾想过形容词的用法,只知随心所欲用词。读书时语文老师如此教,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未思考过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在遇到你之后,我对散文有了新的认识。记得第一次阅读《中国当代文集》时,最先看见的便是首页简介。寥寥数语便对《中国当代文集》做了一个简单阐述,语言简洁、明快、通俗又易懂,第一感觉就是舒畅无比,当时我便喜欢上了文集。接下来阅读的是美学基础,告诉我散文必须具备艺术之美感,即简洁、和谐、永恒。散文遵循了艺术的一般规则,所以散文在某一程度上和它们具有共通性。而老师你所论述的和我潜在的本质产生了共鸣,句句抵达内心深处让我幡然醒悟过来。 你的教导,深深启发了我。你告诉我,天道是简洁而有序的,包过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是如此,文集的写作规律就是来源于天道。这是我从未听过的全新理念。你还告诉散文写作是“形有序而神不散”的,这和我以往认识的散文观点呈对立状态,同时这也是正确的写作指导思想。形散神不散”写作观点指导我写不出好文章,只会让文章混乱不堪,是涵石老师您告诉我写作还有章可循,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则有秩序地写作。 在没有你之前我的人生还处于一片迷茫之中,有了你之后我不在迷茫。在过去几十年里,同学说我傻,亲戚说我傻,就连我的父母也毫不例外的如此评价我。在他们的眼中,为他人着想丢失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傻,把自己所拥有的分享给他人就是傻,对他人全盘实话实说就是傻,没有达到他们所想要的就是傻。受他们的引导,对他们所说的“傻”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你却告诉我这是善良,这是未被污染的本性,是最值钱的。你的一席话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作为一个人所存在的价值,也因为有了你我不在迷茫。 后来你还给我纠正了一个错误认识,让我看到了我的智慧。童年时,我和弟弟在客厅玩,大白天我看见死去不久的曾祖母从外面走进来,我叫她坐下,然后和她说话。奶奶在厨房听见我在和曾祖母说话,从厨房跑出来,却没看见曾祖母,在房间里到处找还是没找到,结果吓了一身冷汗。对于此种现象,在迷信的中国人看来,是曾祖母的鬼魂在作祟,只有你告诉我不是鬼,是某种未消失的场,这是映射。这是千分之一人中才出现的一种天才才能看得见的“场”,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与异常功能。你的话总是一次又一次让我讶然,让我对过去的错误认识得到矫正,你所教授我的知识足以影响我以后的人生。 你的到来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你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人生的转折。你就像是在站在了最高的地方看了风景,之后回到一种平和,那是一种融洽与和谐,回到最初的平静,是一种回归。早在第一眼阅读文集时,我一见钟情而心与之共鸣,或许这是命中注定。一种神往在心里流动,你是那么遥远,但我依然感谢神的赐予,我听到了你的声音,我已经是你的学生,正在跟随你的途中以至永远。 转折(原稿) 作者:若浅墨 ,06-01-2012,1007179791@qq.com 2011年12月,经薪竹介绍,认识了涵石老师,他指引我走出知识的误区,带领我迈向更高的殿堂。这于我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 未遇到涵石老师之前,我对散文的概念是停留在“形散神不散“的观点上。一直以来,以为写散文只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需要拘束太多。在谋篇布局上从未想过要遵循什么规律,只是任凭感情一泻千里,随笔而成便是一篇好文章。在用词上也未思考过形容词的用法,只知道随心所欲的用词。读书时,老师是这么教,我们也就这么学,从未质疑过“形散神不散“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 遇到涵石老师之后,我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记得第一次进《中国当代文集》时,最先看见的便是首页简介。寥寥数语便对《中国当代文集》做了一个简单的阐述,语言简洁、明了、通俗又易懂,第一感就是舒畅无比,对此我心中便这个地方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凭着感觉,我接下来看的是美学基础。美学基础是对散文的五项基本原则,简洁、流畅、深意、美感、完整做的一个基础论述,告诉我们散文必须具备的艺术之美,即简洁、和谐、永恒。美学基础包含了太多知识,例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以及文学作品这些都属于艺术的范畴,散文遵循了艺术的一般规则,所以散文在某一种程度上和它们具有共通性。 看了美学基础,再反过来看写作指导。涵石老师是这么对散文下定义的:“当代散文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最重要的组成是作者的思想或者感情,此外是它的格式。一般而言,一篇散文表达一个主题,并且开发这个主题,它是对问题的回答。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散文,一篇散文可以有很多目的,你可能赞成一个特出的观点,说明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必要步骤,或者评论某一个艺术作品等等。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严肃或者诙谐地讨论一个主题。它可描述个人的见解,或者只是报告信息。”看完这个定义我才明白,原来我对散文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次,未曾深入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写作观点是错的,它指导我们写不出好文章,只会让文章混乱不堪。 “形有序而神不散”是一种崭新的散文观点,它告诉我们写东西是有章可循的,不是杂乱无章,这一点深深启发了我。在这条文学之路上,未遇到涵石老师之前我是在知识的迷茫中前进。如今他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为此我深深感谢他。 雪(修改稿) 04-21-2012 早上推开门,首先映入眼球的便是那被白雪覆盖的世界。似乎有很久没看见白雪皑皑的景象了,突然间有一种想奔向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去思考一番的感觉。雪下了一夜,屋外已被大雪染透,远山,近湖,田野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行至湖边,只见湖面已结冰,往日的潺潺流水声早消失不见,只有厚厚冰层冻结上面,冰上还罩有一层薄雪。湖周边的野草已枯死,显得有点死气沉沉,雪堆压在上面,颓废的野草也带有几丝蓬勃朝气,不再是垂头丧气,而是拼命的往上伸出头颅,争取一份呼吸的天地。伸延到湖面的柳条上挂着一些雪,一条一条的垂下,一阵风吹来,雪花簌簌往下掉落,有的跌落在冰层上,有的飘到陆地上。 --------------------------------------------------------------------------------------------------------------------------------------- 盛开(原稿) 作者:若浅墨 ,12-22-2011,1007179791@qq.com 推荐人:薪竹 北国雪悄然的下了一整夜,天色还尚早,有点点灰暗,整个世界陷入无比空茫之中,一眼忘不到边的雪,在灰暗的晨曦中白得那么摇曳生姿,白得那么璀璨夺目,令人移不开眼。有多久,没有看见过雪地里尽情玩耍的情景了?有多久,没有见过大雪覆盖,银装裹素,心情也跟着焕然一新的感觉了?又有多久,把一颗心融于这片白雪之中不闻不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