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文字(原稿)

作者:逸雨,09-19-2012

最初开始写散文是两年前,以前读学时最喜欢的便是语文,也接触过散文,只是当时并未理解散文的真正含义,只是为了学而学,为了学而写。

那日徘徊在悲伤的边缘,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文网,文字是滋润心灵的甘露,更是心灵的絮语,于是在工作之余也会写些心情文字,我一直认为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只要随心,融入真感情便是篇好文章,实则不然。

一直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是不知从何下手,该怎样学起?直到认识了朋友若浅墨,她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中国当代文集》,该文集主要倡导文字简洁,语意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充满艺术之美感,《中国当代文集》强调的是:普世价值,简洁流畅,易于翻译。这本书无疑是爱好文字者的指导老师,我非常喜欢,有空便来学习,看到文集中朋友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及对本书的评价,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很想加入其中一员,实现梦想。

生活中需要我们用笔去记述的东西很多,生活没有终点,人生的故事就不会完结,我一直有个梦想,用手中的笔去发现美,记录美,哪怕是一个忧伤的片段,一个感人的故事;只是自己文字浅薄,很想提高自己,谢谢浅墨引荐这本书,很希望能成为涵石老师的学生,希望我的写作水平能够提高,实现梦想,用手中的笔写出人间美丽篇章。

---------------------------------------------------------------------------------------------------------------------------------------

阴暗的鲁迅(原稿)

作者:逸雨,09-19-2012

最初接触鲁迅的文字是《藤野先生》,之后便又买了《鲁迅文集》有人说鲁迅的文字内涵太深,一般人读不懂,于是当时不懂,有空便抱着他的书看,对于那个年代,当时鲁迅的想法不甚了解,对于他的了解也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事实是否如此呢,鲁迅光鲜亮丽的另一面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揭示真实的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时代,可以说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边渊,当时鲁迅的文字以犀利讽刺著称,但是他从来不骂日本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要从他的家庭背景讲起。

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周姓,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当时的家境甚是殷实,在鲁讯13岁时,鲁迅之父周用吉因屡次乡试未中,祖父周福清便想到以钱财贿赂考官,无奈被揭穿后,被捕入狱,判暂监侯,其父周用吉也遭牵连入狱,获释后病故,经此大劫,原本殷实的家庭一败涂地,鲁迅家族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打击,还有因贫穷遭到的冷眼,犯下的杀头大罪也使许多人避之不及,此时鲁迅年仅16岁。从此鲁迅及家族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这段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人生扭曲的性格之形成和社会仇视的心理有很大影响。

这段灰色的经历,是决定鲁迅一生性格与社会态度的关键,接下来的一生他要为自己或是中国做些什么?在抗日战争频发的年代,鲁迅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902 年,年满22岁的鲁迅赴日本留学,24岁时进仙台医学专业学医,在当时鲁迅出于内心的仇视,他看不起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可见,当时的鲁迅对于华人,对于中国是一种仇视的态度。

那么鲁迅为何选择从医呢,而且选择的是日本不知名的学校且地处偏僻之地。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但是他却特地去挑选了远在日本东北的仙台医专,还没有留学生入学,这是他看中了那里的唯一理由”。但是不管什么原因,鲁迅的这种仇华恋日情结己经显露,一个落破家庭子弟,远离他乡只身在外,没有朋友,没有同胞,在日本的求学中难免孤独无立,此时,藤野先生对这位远洋日本学习的学子关怀备至,无疑让鲁迅如获得了慈父般关爱的温暖,郁结于心中的恋父情结得到了很大满足。

但是后来鲁迅为何弃医而从文的,以他自己的话,鲁迅当时课堂中放的一部日俄战争纪录片,一名中国人替俄国人当间谍,被日本军枪毙了,围看的是一群麻木的中国人,他认为,中国国民不是民体质弱,而是头脑麻木,因此他决定要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民众,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一个决意用文字唤醒中国人的想法,在放弃学医后居然在日本又滞留了三年,三年后也就是1909年才返回祖国,既然要弃医从文,唤醒民众,为何在日本还要滞留,一留便是三年才归来。另一个原因不得不说说当时鲁迅的成绩,作为一个专业从医的学子来说,藤野先生教的解剖课居然考了59.3分,还未及格,一门学医入门的基础课,还是在一所二流学校里,居然能拿到这样的成绩,无疑这是退学的另一原因。

回国后的鲁迅,先是做了教员,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鲁迅又任凭关系进职教育部佥事,不高不低的官职,稳定的金饭碗,这个工作一做就是十四年。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千万中国人被迫离开家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家园没了,日本的疯狂掠夺,烧杀,无一不激怒中国每一个人的心,中国人民义愤填膺,坚决抗日,而此时弃医从文的鲁迅,对此事却只字不提。

1932 年1月28日,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炮轰上海,日本浪人闯入东方图书馆纵火,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 多册,全国最为齐备的各种志记2600多种,共25000册,全部烧毁,此时的鲁迅,谣言要以文字唤醒民众的人,自己可醒了?此时的鲁迅在做什么,非但没有半字的谴责,反而全家躲在日本间谍内山完造的书店里,“青莲阁邀妓来坐,与以一元”,(鲁迅日记1932年2月16日)。要用文字唤醒国人的鲁迅,面对日本的大肆屠杀同胞,炮轰祖国时,竟然一句谴责也没有,何其麻木,那个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对其中中国围观人强烈谴责的人,为何自己没有觉悟,没有行动。

1927年10月3日,鲁迅到达上海,一头栽进了虹口地区日租界,直至1936年逝世,再没有迁居。鲁迅,那个要唤起麻木民众的人,那个咒遍天下文人的人,对于日本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丝谴责,反而躲在日本的羽翼下渡过了后半生。

从小我就接受了,鲁迅是伟大的民主旗手、是无畏的斗士的教育,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但是看来,这些光荣的称号不属于他,在伟大的祖国需要庇护的时候,他畏头畏尾,在伟大祖国遭遇奇耻大辱时,他不但不站出来抵抗,反而加入敌对的一方变本加厉,即使如此,中国有千千万万的民众,团结,拼搏,洒热血,抛头卢,才有了我们的中国精神,她是不可争服的,神圣的。鲁迅的灵魂是阴暗的、人性是扭曲的、道德是卑下的。当我知道鲁迅的文章被扫出教科书时心中有了一丝快慰,这个被奉为神坛半个多世纪的神化人物,当他的真实面貌一步步揭穿被摒弃的时候,是否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丝愧疚?历史不可重来,历史签证真实,了解真实的历史,正确看待人生价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