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见闻:市场分析报告

作者:伊言,薪竹,06-01-2012

至今,散文培训课程已开展将近三个月,出现学员遗失的现象。为此市场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反思,现集思广益,写下本阶段市场工作的问题分析,以及我们设想的解决方案。

对于作者的后无音讯,我们认为普遍原因是:

1,忙碌:因现实工作、感情、健康、网络等原因,进展缓慢。

2,不识货:恪守己见,不看文集的内容,不听老师的指导,自然不会改文。

3,随意写作:写作多为休闲、娱乐所用,文集课程也只当文友交流,他们不会让修改文字这项“任务”破坏了随性写文的“乐趣”,所以停滞不前。

4,勇气不足:压根不认为自己能写好,更害怕从老师对文章的评语中得到证实。这种作者常唯唯诺诺,找理由东躲西藏。

最后,涵石老师总结说:具有热情不停询问,主动修改稿件的作者最有价值。我们必须问自己,上述原因是什么?这根导火索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条件又是什么?怎么解决呢?

我们认为,这跟导火索是:作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太低。它的形成,源于市场在两个方面出现了误判:

1,没有认清作者的需要

最初,我们选择的市场来源主要是文学论坛、集体、帖吧、群等,因为那里的人们拥有爱写作、展示自我、文友链等特征。而事实上他们并非如此。今天的文学论坛,作者们的真实特征有:

(1)期待一夜成名,他们需要金钱。这类作者受媒体影响很重,认为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靠每天写点东西日进千元。对待写作如同买彩票,多一篇文章就多一分机会。虽然在拼命写,满脑子却都是稿费和交易。

(2)寻求精神寄托,他们需要释放。这类作者在现实有多方面的无奈,才不得不把内心的“火”通过写文释放。对于他们来讲,论坛就是卫生间,有需要了来解决一下,除此别无它求。

(3)渴望众人追捧,他们需要满足。这类作者大多有好天姿、勤奋、对文章要求严格,这很好。但他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种架子只容得下阿谀奉承,与己冲突的观点均视为无用。

(4)真诚传递思想,他们需要指导。这类作者的文字水平虽参差不齐,但都有着共同的人性特征:真诚、谦虚、耐心、好学。与他们交流最愉快,因为他们会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话,也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并注入百分之百的信任。

(5)体验新鲜事物,没有需要。这类作者最“无所谓”,把作品随意放到哪个地方,回头看一眼完事。

由此可见,课程的核心是指导,第四类作者才是寻找的对象。我们做了错误的对位,曾花费大量精力在其余作者群,为他们解答了各种问题,老师也进行了辅导,但最后都无果而终。

2,没有消除作者的疑虑

中国当代文集的每个理念都可以说是崭新的一页。当作者第一眼看到网站那一刻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个个问题就跟着来了,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会想。面对这些问题,不透彻的回答会挫伤作者们的热情与信心。几个月来,我们认为会使大家产生“不踏实”感觉的问题有:

(1)课程安排。初始阶段,为了收获优秀的作品,文集的师资满足了每一位学员提出的要求。但是,作者希望看到明文的硬性规定与流程,不然对下一步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不严肃、不正规的感觉。所以会懒惰,会担忧。

(2)通过语音软件的网络培训。今天的人们受社会舆论的导向,对待网络总体抱以不太信任的态度,认为它“虚”。课程又不同于一锤子买卖,双方需要相互深入的交往。是进是退有时作者心里敲鼓,态度就松懈了。

(3)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在所有人眼中,与现实脱钩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当培训所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和意义被埋藏的很深时,作者们就会对自身产生怀疑。失去责任感,最后选择放弃。

我本提出的解决方案

1,不存在能够对所有对象都有“过滤”作用的一段文字。因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市场人员掌握更高级的技能——慧眼识人。建议做法:市场人员要为相中的作者写出“推荐理由”。这样操作,有三个好处。

1. 对作者负责:这份东西,是认可、是信任、更是他们在文集能够学习成功的保障。 
2. 对文集负责:保证每一位学员的质量,不白白浪费心血。
3. 对自己负责:要想写好这份东西,必须用心阅读作者的文章,感受他们的思想,真诚于他们沟通才可以,这是一种直觉的训练。

2,网站的内容在一天天完善,其视野广度与理论深度足够留住我们所要寻找的朋友。我们认为网站所要补充的有两点:

1. 给与作者每一步清晰的指引。
2. 受环境所限,对于一些容易误会、却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给出解释。

建议做法:开创“作者必读”板块,将上述两点在其中以文字方式展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