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作者:涵石 04-2006

散文写作的常见错误有:主题模糊,废话太多,语义混乱,堆砌词汇,思想贫乏,形式零乱等等。如果你的作品是为了读者而做,你应当尽量避免以上错误。在你写作时,必须明确,要让你的读者准确理解作品的主题,而不是要他们去猜想它。

错误1:抄袭模仿

抄袭可能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风气,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当社会缺少创新精神,伴随而来的的就是剽窃和抄袭。从学校到企业,从教授到学生。

错误2:文不对题

文不对题是写作中常见弊端,即便是教学范文也常有这样的错误。作为文不对题的例证,《滕王阁序》最具代表性,以下就其背景,概要,及弊端依次分析。

历史背景:据记载,唐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交趾探视其父,路过洪州,参加了这次宴会,写了《滕王阁诗》及“序”(据《唐书·王勃传》)。这是王勃骈体文的代表作。在流传中,有三种题目,《古文观止》题为《滕王阁序》,《文苑英华》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清人蒋清翊《王子安集 注》题为《滕王阁诗序》。

全文概要:首段夸张描写滕王阁的地理位置,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高朋满座的场景,第二段写滕王阁楼榭歌台,渔舟唱晚的美景。那句“落霞与孤傲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流传至今。第三段再次续写良辰美景,歌舞昇平,文人雅士的风采。从第四段至最后一段。宣泄怀才不遇,屡遭不幸,未遇知音的感叹。

文人平价:王勃是初唐四杰中,最负盛名的。这篇文字被认为: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声调铿锵,用典贴切,属上等骈文。“落霞与孤傲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流传至今。据前人考证,是套用了北周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全称是《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芝盖”,指帝王出行时用的彩车,车上有伞盖;“春旗” 又作“青旗”,即青色的旗帜,青色为东方之色、春天之色。

弊端分析:首先,全文的的主旨落在宣泄怀才不遇,屡遭不幸,未遇知音。这与上述三个标题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对应,所以是文不对题,文章之大忌。其次,这篇文字用典多达数十初,过量用典实为抖书袋,一种文人的炫要。再其次,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辞藻,如同村姑在头上插满了野花,做画者在画面上堆砌颜料。

错误3:主题模糊

另一种与主题相关的错误是“主题模糊”。比如一篇文章名为“奶奶的菜园‘,依照题目而言,主题应是菜园,是在谈论菜园,但是文章的内容是在叙述奶奶的往事。作者似乎也感到有什么问题存在,于是在首段末补充了一句:”奶奶总是和菜园紧密相连。”参看全文:http://www.chinawriting.org/2011/0044.htm。

错误4:废话太多

所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即是废话。如鲁迅《藤野先生》这篇文字,从首段至第五段,几乎是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废话。若以字数计算稿费,也许这是赚取更多稿费的一种方法。直到今天,中国的教师还在争论这篇文字是小说还是散文,其主题思想是什么。事实上,鲁迅自己也不清楚他到底在写什么。鲁迅公费游学日 本,初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文,后在仙台学习医学,学习很不如意,成绩很糟糕,解剖学只考了五十九分,这个分数连学分都拿不到,以后坠学,游荡与社会。数年后回国。他以卖文为生,他被抬到了神的高度,沐猴而冠让万民瞻仰。中国有许多大师,其实那不过是一种泡沫,一种幻觉中的大师。其实他们不是。

错误5:堆砌词汇

缺少励炼或欠缺经验,会导致文风不实,从而使得文章没有可读性。这种作作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堆砌词汇,其二是故弄玄虚。其实能够流传于世的好作品,即不靠堆砌词汇,也不靠故弄玄虚,而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以及能否引起他人的共鸣。

错误6:语义混乱

 

错误7:思想贫乏

 

错误8:形式零乱

朱自清的[春]被作为经典文章列入中文教材,这篇文字有很多问题: 格式,语句,脉络等都不够成熟。朱的原文层次混乱,很多地方语言习惯,过于口语话,朱只是在堆砌景物。

格式是一种规则,科学的目的就是寻求自然的规则,技术是应用这种规则。人类的文明就是建立在某种规则之上,比如国家的宪法,社会的习俗。交通规则等。其实宇宙就是一个有序的体系,包括我们人类。历时千年的科举考试和西方的托福考试都是依照某种规则进行。文章是用来交流和表达,当然需要规则和格式。

用简洁的语句表达明确的思想,任何多余的词语都会造成表达的混乱。在朱的原文中,大量使用重叠形容词,如[嫩嫩的,绿绿的,软软的,稀稀疏疏,密密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舒活舒活,抖擞抖擞.......] 

脉络是指:依照某种顺序,对景物或者事物的描述与分析。这符合正常人的感觉,人们不喜欢混乱或者无序,这正是通常意义的和谐。在朱的[春]里被描述的景物杂乱无章地堆砌,缺少条理,令人烦躁。客观而论,朱的[春]象是一篇随意的图抹,而不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为教学范文,实在是误人子弟。